现在歌手发专辑一般都是线上的形式的,很少会有人以cd的形式去发布专辑了,即使有一般也都是限量的,不像以前那样了,毕竟现在很少有人会用cd听歌了,也因此现在的不少唱片公司都面临着倒闭或者转行。华语唱片早先的龙头企业是滚石唱片,其旗下有不少的大牌艺人。
滚石旗下最新艺人名单
滚石唱片代表艺人:罗大佑,张艾嘉,陈升,李宗盛,周华健,辛晓琪,赵传,任贤齐,梁静茹...说起滚石唱片,可谓说来话长。相信每一位八九十年代听中文流行音乐的朋友对“滚石”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20年间,滚石唱片代表的不仅仅是台湾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记录着整个华语歌坛的流金岁月,记录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1980年,校园民歌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段钟潭、段钟沂兄弟创办了《滚石》杂志,由于不满足在版面上单纯介绍西洋音乐,萌发了要制作华人自己的流行音乐的想法。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初衷,创办了滚石唱片,唱片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发行。
滚石一开始的元老就有潘越云,张艾嘉以及之后的齐豫和罗大佑。极具才华和人格魅力的歌手,团结热情的紧密团队,原创加上人文的滚石风格,缔造了最初滚石至高的起点。罗大佑的《之乎者也》如一颗“流行乐史的原子弹”,在台岛刮起了一股黑色旋风,更坚定了滚石早期创业者继续探索华人流行音乐的决心。

1985年,滚石从日本引进了镭射唱片技术,生产了首批5张CD。《回声》成为滚石第一张、同时也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张CD唱片。1988年,滚石成立了旗下的巨石音乐,拥有林隆璇,张信哲等歌手。同时李宗盛、小虫、陈升、赵传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
80年代末,滚石成立了友善的狗工作室,推出了赵传、黄韵玲、张洪量、黄品源等歌手。1989年,海外归来的罗大佑在香港成立了“音乐工厂”,集合了黄耀明、林夕、花比傲等音乐人制作了《东方之珠》等唱片,同时滚石获得了杜德伟、梅艳芳的国语唱片制作发行权。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滚石几乎网罗了包括香港Beyond在内的港台流行乐坛的精英,制作人有罗大佑、陈升、李宗盛、小虫坐镇;女歌手方面成功制作了黄莺莺、陈淑桦、娃娃、辛晓琪、万芳等人的专辑;男歌手方面,赵传、周华健、张信哲、成龙、马兆骏等人成绩颇丰。1989年,张培仁和制作人贾敏恕成立魔岩文化,集合内地的摇滚新势力在90年代初期相继推出了黑豹、唐朝、《中国火1》、张楚、何勇等人的专辑,取得空前的社会影响力,滚石的音乐内涵及领域进一步拓展。此时的滚石已达到了鼎盛的颠峰期。

90年代中期,张国荣重返歌坛签约滚石,林忆莲、杜德伟加上原来的精兵强将,滚石唱片的阵容无比强大。1996年,魔岩唱片在台湾正式注册成立,之后推出了杨乃文、顺子、李雨寰、陈绮贞和张震岳。作为滚石香港品牌的“龙卷风”也成功发行了莫文蔚、Beyond等人的国语专辑。 苏慧伦、刘若英、徐怀钰等年轻歌手的诞生则暗示着滚石后来的偶像路线。
2000年,随着经济萧条市场恶化,滚石将旗下的各家制作公司整合,“龙卷风”画上句点,同年底,魔岩唱片的创始人张培仁离开魔岩。2001年,“魔岩”也画上了句号。其后滚石在北京成立了战国音乐,在上海也设立了发行部,转向内地发展。时代变迁,滚石的中流砥柱纷纷淡出或离去。
目前滚石唱片留有周华健、任贤齐、梁静茹、辛晓琪、五月天等原班人马,另外则以F4的偶像剧形式捧红了许绍洋、李威等人。但如今的滚石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滚石”自身的品牌内涵无以后继,最重要的是滚石曾经傲视群雄的强大创作力已荡然无存,与一般的唱片公司并无二样。二十年春秋如一梦,滚石如一位拖着疲惫身躯的没落贵族,积聚着希望,等待着重生……

滚石唱片倒闭了吗?
华语唱片龙头台湾滚石唱片公司,早年传出财务危机,可能面临被查封的命运。
04年2月,滚石唱片以2亿4千万新台币,将播歌权卖给著名卡拉OK歌厅钱柜使用,钱柜给出支票,但滚石却迟迟 不签合约,钱柜于是向法院申请裁定封存止付支票。到7月1号,如果滚石拿不出现金换回支票,法院将查封滚石财产。但滚 石否认了公司存在危机的说法。
滚石新闻发言人:没有财务危机。第二个,我们跟钱柜是有一些合约的小纠纷正在过程当中公司一定会解决。

滚石唱片成立于1980年,近十年来年收入一度达到十几亿新台币。在全盛时期,滚石旗下王牌歌手包括李宗盛、 任贤齐、莫文蔚、周华健等,成为唯一可以跟新力、华纳等五大国际唱片公司相抗衡的本土音乐公司。
滚石唱片有过辉煌战绩,陈淑桦、齐豫、潘越云、林忆莲、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等皆为旗下歌手,脍炙人口的歌更是流传至今。当年乐坛的风气是好作品成就歌手,现在歌手个人魅力比唱什么重要。本次原创歌手大赛的作品水准不及当年,内地原创质量下降早已成为一种舆论。

段钟潭常被问到“流行和经典”这个问题,“所谓经典是有一个听众参与‘共同创作’的过程。我初中时,美国有一个歌手叫鲍勃·迪伦,简直就是神。我也买了他的唱片,回去听感到很难听,完全没办法接受。那是怎么回事呢?我不用去怀疑他的地位,可是我又明明觉得它非常的难听。后来我想说可能是我的问题,我就做了一个决定,我每天都要听一遍,我要听到我喜欢为止。大概听了好几个月,然后就觉得好好听。所谓共同创作的意思就是说,流行歌曲也没有什么学问,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在感应这个时代。理论上每个时代都要有流行歌曲。过去都是差不多用十年作为一个阶段去看,以美国来讲它都会有清楚的分别。这个十年是什么东西然后你听这些歌的时候,都还能去想象那个时候大家在干嘛,喜欢什么,有什么电影,有什么艺术……所以它跟整个社会是融合起来的,音乐会有更强的色彩。每个人的生命里面会有一些歌是特别有意义的,那必然是因为事件性的结合。所以我认为这可能是原因之一,现在想想当年我们听音乐是多虔诚多投入啊,现在好像不是。另外,就是所谓的大师年代这种理论,在大师阴影笼罩下,造成年轻创作人水准降低的错觉。”
“不管是文学还是绘画,电影,好像冥冥之中的确有出现过大师年代。在那个十年里面此起彼伏,好多到后来都是大师,另外一个十年好像什么都没出现。如果我们认同大师年代的话,那大师就好像黑洞,把整个社会资源都吸走了,在大师的阴影下接下的十年大家就得不到资源和关注。每个时代创作环境都是没问题的,也没有所谓创作水平这个事情,我们不会说因为这次的比赛就推论内地创作水平很差,但你可以说,整个音乐产业的环境不是那么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