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是每年春晚上最好笑,最精彩的节目,每年这些小品演员都会精心准备一个作品在春晚的时候展现给大家,说起小品来,有两位小品演员就不得不提,他们就是赵丽蓉和巩汉林,在春晚的舞台上他们多次上台表演,每一次准备的节目都是非常出彩的,只可惜现在也只能看以往的作品了。
巩汉林和赵丽蓉是什么关系
荧屏上曾经有过许多对儿经典的“母与子”,他们精彩的表演,或诙谐或动情的母子形象深入人心。可是有一对儿“母子”却有别于其他。
1991年亮相央视之后,他们为小品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带来过很多的欢乐,这对儿“母子”,就是赵丽蓉和巩汉林。他们是全国亿万观众熟悉并喜爱的喜剧小品演员,他们是五次闯入春节联欢晚会的搭档,他们是一对儿以假乱真的“亲母子”。

人们提到巩汉林的名字,总会不约而同地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赵丽蓉联系在一起。赵丽蓉和巩汉林彼此托起了对方,但在某种程度上,是赵丽蓉成就了巩汉林的今天。
巩汉林与赵丽蓉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党70周年的文艺晚会,小品《母亲的心》中饰演母亲的赵丽蓉缺个“儿子”。
那时,巩汉林刚从说相声转行演小品,虽说也小有名气,但无法跟赵丽蓉这样闻名遐迩的评剧表演艺术家相提并论。此次能有机会合作,他心里特别高兴,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
赵丽蓉和巩汉林都有早起晨练的好习惯,他们在晨练中唠家常,越聊越投机,甚至赵老师言语间教导巩汉林的一些词语,竟与他亲生母亲平时的话如出一辙。巩汉林感到赵老师像母亲一样亲切,赵老师也没把他当外人,也汉林长、汉林短地叫起来。

一来二去巩汉林索性改口叫赵老师为赵妈,再后来干脆就叫老太太了,赵丽蓉听了非常高兴。由于俩人投脾气,谈得来,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极为成功,从此奠定了他们的合作基础。
第二年他们又成功地合作表演了小品《妈妈的今天》,借助春节晚会的影响,巩汉林成了家喻户晓的小品明星。
巩汉林说他和赵丽蓉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真”,但是赵丽蓉的“认真”要远强于他几倍甚至几十倍。有次演出晚上七点钟开演,她下午四点钟就把妆化好,头发也弄好了。
当时金珠还劝赵丽蓉,“您这么大岁数干嘛啊,还早着呢,您先睡一觉。”赵丽蓉说,“头发做好了就不能动。跟舞台和观众打了一辈子交道,最不能伤的就是观众的心。”
赵丽蓉还常常教诲巩汉林,“不管出多大名,都要退着点儿,往后缩着点儿,咱们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跟人家做的工作不一样而已。”

60多岁的赵丽蓉,在排练中仍然一丝不苟。巩汉林常说,“从老太太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一句台词,一个细节,她都会仔细揣摩,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个动作差不多了,但她还不满意,再来。老太太较真儿的结果,就是全国观众的强烈反响。”
1996年春节晚会表演的《打工奇遇》可以算是这对儿“母子”最成功的小品了。在30秒内完成“货、真、价、实”的书写对从小没上过学,更没写过毛笔字的赵丽蓉来说,太难为人了。
然而,赵丽蓉知难而进,立刻让巩汉林写了字样,开练!一天练上10来个小时,有时半夜想起好的下笔法,也会从床上爬起来写上几张。一星期后,赵丽蓉不仅在约定时间内写完了四个大字,而且字迹工整、豪放有力。
她告诉巩汉林,“知道不?这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子,人不能自满,你要学的事情还多着呢!”

巩汉林和赵丽蓉合作过哪些小品?
赵丽蓉(1928年3月11日 ~ 2000年7月17日),河北唐山人,著名小品、评剧演员。
原籍西庄村(今属黑狼口乡),中国评剧院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孩提时期在沈阳被抱上戏台演“彩娃子”(喜神)。1937年“七七事变”后定居北平(今北京)并开始正式学戏,工青衣、花旦。此后在包头、大同、哈尔滨、沈阳、张家口等地“走南闯北”,1945年成为主角,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与小白玉霜等同占华北戏院日夜分班演出。
1952年后,一直与新凤霞合作,初演闺门旦,后演彩旦。她在《刘巧儿》中扮演大婶、《花为媒》中扮演的阮妈、《杨三姐告状》中扮演的杨母等舞台形象均受观众赞誉。1995年至1996年,因出演春节晚会小品《如此包装》和《打工奇遇》,而再度大受欢迎,在艺术生命上焕发出第二春。
赵丽蓉家中有六个姐妹,两个兄长。她的大姐与戏曲之家结亲后,对弟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当最小的赵丽蓉出生时,家中已形成良好的戏曲氛围。赵丽蓉在年幼时就已被抱上舞台参加演出。她8岁开始唱戏,1952年正式进入总政评剧团,后又调入中国评剧团。

赵丽蓉和巩汉林春晚合作的小品有:
《急诊》 表演者:赵丽蓉 游本昌 王丽云 薛培培
《英雄母亲的一天》表演者: 赵丽蓉 侯耀文
《妈妈的今天》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李文启
《吃饺子》 表演者: 赵丽蓉 李文启 王涛
《如此包装》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孟薇
《打工奇遇》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功夫令》 表演者:赵丽蓉 巩汉林
《老将出马》表演者: 赵丽蓉 巩汉林 金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