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热点 • 正文

台媒:大陆新磁浮列车破世界纪录 时速可达160公里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台媒:大陆新磁浮列车破世界纪录 时速可达160公里

资料图片:运行中的长沙磁浮快线。新华社记者龙弘涛摄

原标题:台媒:大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破世界纪录时速可达160公里

参考消息网8月10日报道台媒称,由中国中车公司大连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研制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日前完成新的运行试验,时速120公里打破了中低速磁浮车辆行驶时速的世界纪录,为中低速磁浮在大陆发展又向前迈进一步。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8月10日报道,预计到2020年,大陆有望建成五条以上中低速磁浮商业营运路线。目前除了长沙磁浮快线已营运超过1年,其他包括北京、天津、武汉、成都、广州等10多个城市都有兴建中低速磁浮规划。

中国中车旗下的大连机车车辆公司8月8日表示,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最小平面曲线半径50米,最大坡道千分之一百。相较于目前已经投入营运的磁浮列车,这款磁浮列车行驶速度更快,过弯道和坡道能力更强。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可满足市区大运量需求,但造价高、噪音大,站点间距大时车速显得略低。轻轨运量中等,高架路线造价只有约地铁的三分之一,但同样不适应大站间距。有轨电车造价低,但运量小噪音大,也不适应大站间距营运。

相较之下,大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属于中等运量交通结构,具有振动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势,尤其速度、弯道和坡道这三项综合技术指标,是目前其他单一制式轨道交通无法同时实现的优点。

报道称,根据中国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產业发展战略研究资料显示,大陆发展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以长沙磁浮为例,全长18.55公里,连接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线。设计最高时速为100公里,列车全程运行时间19分30秒,最大载客量363人,今年5月5日营运满一年。

大连机车表示,大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能缓解车轨振动、提升系统竞争力并拓展中低速磁浮的适用范围。新研发的磁浮车投入商业营运后,有望提供时速160公里以下城市中等运量客运需求,让城市运输更便捷。

报道称,磁浮列车分高速和中低速两种。高速磁浮适合远距离交通,中低速磁浮用在近距离交通。上海磁浮2002年启用,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计最高时速度430公里,兼具交通和观光功能。

报道称,中低速磁浮是大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也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最先进的技术。具有环保、安全性高、建设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城市市区、近距离城市间和旅游景区的交通连接,可代替轻轨和地铁。除长沙和北京S1线外,深圳等城市也开始规划,设计营运时速多在100公里左右。

【延伸阅读】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列车上线调试 有望年内试运营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刘天思)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昨天,中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研制的“玲龙”号中低速磁浮列车,在北京S1线完成第一阶段热滑试验后,开始在石门营出入段线至石龙路站上线调试。至此,北京首条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线开通进入倒计时,有望在年内实现载客试运营。

据中车唐山公司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S1线是北京首条磁浮线,也是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示范线。S1线列车全部由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生产,设计时速100公里,采用6辆编组,额定载客1032人,列车外观简洁、富有现代感,车头弧线连贯流畅,车厢内部如同高档飞机的客舱,尽显宁静舒适的宽大乘坐空间。磁浮交通不同于以往的轮轨铁路,其列车采用抱轨运行模式,车、轨、梁一体,车身紧扣轨道,不会发生脱轨和翻车事故。磁浮列车环境友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灵活适应性强,运行时利用电磁铁与轨道产生的吸引力使列车“浮”于空中,车身与轨道之间保持8-10毫米的气隙而不直接接触,没有轮轨摩擦的振动和噪声。相比传统列车,中车唐山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全寿命周期成本更低,能适应风沙、雨雪天气运营,爬坡能力是同类城轨车辆的2倍,可“悄然”穿行在城市建筑群之间,实现“门到门”无缝衔接,给乘客贴地飞行的美妙体验。除了低噪音与振动等特点,磁浮列车直流磁场强度小于正常看电视对人体的影响,交流磁场强度小于使用电动剃须刀对人体的影响,电磁辐射强度也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国际标准。S1线开通后,可与多条北京地铁线实现换乘,包含乘客上下车时间在内,列车运营全程不超过20分钟,将极大地方便门头沟、石景山等地居民往来北京中心城区。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