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热点 • 正文

李自阳是谁 笔试面试第一被刷真相原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近日,一位85后干部公选疑遭暗箱操作,笔试面试均第一却被刷的消息备受大家的关注,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85后的干部叫李自阳,一起来看看其资料背景吧!

  李自阳是谁

李自阳是谁 笔试面试第一被刷真相原因

  生于1985年的李自阳,2011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具有园林工程师中级职称,现任河南省新郑市孟庄镇党政办公室主任。2017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称郑州航空港区)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李自阳报了名,“想趁年轻努把力,单位的领导也非常支持我。”

  李自阳报考的是“规划市政建设环保局副科领导职位”(岗位代码201720),并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于2017年10月参加了考试。

  考试结果公布,李自阳笔试、面试成绩均为第一,“当时感觉稳了,这个岗位招两个人,第一名的把握非常大。”但12月30日拟录用名单公示时,李自阳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当时就傻眼了,录用了第二名和第四名,反而把我刷了下来。”

  李自阳打电话向郑州航空港区组织部门询问,“对方说必须要有园林岗位的工作经历,而‘党政办主任’不是园林岗位,不符合条件。”

  “报名条件只要求有‘园林工作经历’,并没有要求工作岗位,有的话我肯定不会报了。我是园林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14年起单位就安排我负责镇区绿化工作,先后分管新孟路廊道、古枣公园等绿化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台账以及园林规划建设单位均可证明。怎么能说我没有园林工作经历?”李自阳说。

  李自阳认为自己在报名、面试等环节均如实上报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并通过了资格审查。“考察组来对我进行考察时,单位也出具了我的工作经历证明,当时他们并未提出异议,之后也没有相关回复,直到公示后我才知道落榜了。”

  同时,李自阳也对组织部门的用人选择提出质疑。“据我了解,被录用的两人是夫妻关系。同一个岗位,夫妻两人是否构成任职回避?组织部门在考察时有没有考虑?”

  记者查看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职位表》,“规划市政建设环保局副科领导职位”的报名条件为“专业:建筑类、林学类;学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其他条件:1、3年及以上园林工作经历;2、与专业和职位相对应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并未对报名人员现任或曾任职的岗位提出明确要求。

  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组织部干部处处长潘景辉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潘景辉强调,“3年及以上园林工作经历”的意思就是必须在“园林岗位”上至少工作3年,“我认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是有符合园林工作的业务,但组织上不认可。党政办就是综合协调的,不能说你有园林工作经历。”

  采访中,潘景辉也同意,今后岗位要求的表述可以更精确。“下一步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如果再有招聘或者公选的时候,我们会注意一点。但这次的结果不会更改。”

  李自阳认为,既然能通过资格审查报名考试,就说明自己符合条件。潘景辉说,“这次公选报名人数超过2500人,工作量非常大,前期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只是要求报考人员在网上承诺,对自己的材料负责。但资格审查是贯穿始终的,包括最后的考察阶段,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可以随时淘汰。”

  针对选拔“夫妻岗”的质疑,潘景辉表示,“因为第一名李自阳不符合标准,第三名又因故放弃了这个机会,所以我们就录用了具有园林岗位工作经历的第二名和第四名。两人的确是一对夫妻,但所报考的‘副科领导职位’并未明确具体岗位。录取以后,两人不会在同一个单位内使用,不构成任职回避。”

  >>>下一页更多精彩“李自阳被刷真相原因”

  李自阳被刷真相原因

李自阳是谁 笔试面试第一被刷真相原因

  “公选”考试成绩下来的那一刻,“80后”公务员李自阳觉得“稳了”——一个要求“3年及以上园林工作经历”的副科领导岗位,他笔试、面试成绩均为第一。然而事情随后的发展出乎意料:组织部门以“工作经历”不等于“岗位经历”为由,将这个具有园林工程师职称、负责过多个绿化项目的园林专业研究生拒之门外。(

  笔试第一,不容易;面试第一,不容易;被刷了,很容易。一路过关斩将,竟然败落在“园林工作”是“园林岗位”上。

  回顾这位考生的经历,笔者总感到有一种“被耍”的感觉。既然说“3年及以上园林工作经历”的意思就是必须在“园林岗位”上至少工作3年,那么,为何不在公告中明确表示?为何在初审的时候,不把考生排除在外?为何在公布笔试成绩的时候不把考生排除在外?为何不在面试的时候把考生排除在外?你的“意思”你们的审核人员都不清楚,就想让考生清楚吗?

  园林工作经历与园林岗位,究竟有怎样的天壤之别,就把一个园林研究生,一个从事过园林工作的人员排除在外了?难道从事园林工作就非要在园林工作岗位?难道其他岗位参与园林工作就不是园林工作?如此机械照搬,如此咬文嚼字,真的让人无语。就算你咬文嚼字正确吧,那么,早点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表白清楚?你不表白清楚,不就是耍考生吗?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岗位要求的表述可以更精确。“下一步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歧义,如果再有招聘或者公选的时候,我们会注意一点。但这次的结果不会更改。”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连他们自己也知道有问题了,但是,为何你们的错误,你们的问题要让考生背锅呢?为什么有错就不能改,就算不能改,为何不给考生进行赔偿和公开道歉呢?

  从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次针对基层的公考选拔活动,这是好事,但是,这件好事却没有办好?为啥?就是因为我们的用人部门工作不认真,不严肃,“自由裁量权”泛滥,给自己留有太多的余地,其实,还是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表现,最终导致了这个荒唐的事件。

  公考选拔人才,关系用人单位形象,关系公平公正的用人秩序,必须严格严密,科学谨慎,一切以客观成绩说话,资料审核是第一关,必须科学严密,不能让考生走后面的冤枉路;笔试成绩最重要,应该占主要部分;面试成绩是参考,不应该占有太大比重。总之,公选应该始终客观公正,才能保证公选的神圣与公平。但是,报道中,却漏洞百出,让人难以信服,无怪“双第一考生”的质疑。

  公考选人,应该聚焦在其实际工作能力上,从专业背景、工作业绩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过于依赖教条,过度设置选用条件,只能限制了人才选拔工作的正常开展。近年来,多地曝出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中,考生因“专业不符”被拒绝录用的事件。“世界史”属不属于“历史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属不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咬文嚼字”式的人才选拔不是选拔人才,是压抑人才。至于为何如此咬文嚼字?不一定是萝卜招聘,但肯定是懒惰招聘,专业限制的死,报的人少啊。

  李自阳表示,将会继续向上级组织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最终结果,不得而知。我们也不能说这次公考就一定有暗箱操作,但是,公考过程的不认真,不严肃,却是一个事实。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认真调查,给予责任追究,同时,也启迪我们以后的公考选拔必须在严肃上,在严密上,在责任上必须认真,来不得半点模糊,必须让考生清楚明白,绝对不能有让考生被耍的味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