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作为最有力的"二次核打击"和"核反击"的武器--核潜艇,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进入世界大国行列的通行证。
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中国,造车子都费劲,更别提核潜艇了。技术储备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就连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一个都没有!
恰好,1959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当时苏联的潜艇技术可谓是世界顶尖,中国就趁着这个机会向苏联请教核潜艇的建造技术。
可是,赫鲁晓夫听到中国的想法之后,非常傲慢的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耗钱多,以你国现在实力搞核潜艇真是异想天开"!
此后不久,在外界技术全面封锁的情况下,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出了让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但是,一万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1958年,中国正式成立导弹核潜艇小组,一共 29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研制人员分成两三组,分别单独进行计算,出现不同结果重新再算,直到得出一致的数据。
当时,中国也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两个美国"华盛顿级"级导弹核潜艇玩具,研究团队将其拆了装,装了拆,终于印证了之前通过公开资料推断的结论是正确的,长时间的努力得到了肯定,一群人喜极而泣。
其中,就包括"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1958到1986年,在"人间蒸发"的30年中,黄旭华跟父母的联系只有一个海军信箱,并且还背上了"不要家"的骂名。
有一件事让老狼记忆犹新,1988年4月29日,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任何一个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