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张非常有意思的照片,高铁上显示行驶速度达到了1468公里每小时--这比当年官方公布的歼10低空大表速试飞记录1453公里/小时还高,也比航展上FC-31发布的最大速度1400公里每小时指标还高68公里。
这实际上当然只是一个相关设备故障导致的错误--不仅高铁的动力系统总功率、车轮最大转速设计,都不可能支持它跑那么快;这个运行速度也远远超出了轮/轨组合设计能承受的极限。
就算用大推力火箭来强推--高铁也根本跑不到那么快,即使是没有出轨翻车,车厢结构也会在远远还没达到1400公里/小时的时候,就被高速气流撕裂、压坏、解体。
因为飞机/车辆在空气中前进的同时,它推开空气的过程,必然也会遭受空气反过来施加的压力。空气密度越大、运行速度越高,压力也就越大。
而这个压力的增高,并不是说速度加大一倍,压力也增高一倍;而是一个平方的关系--速度加大一倍,压力就是原来的四倍;加大两倍,压力就要到原来的九倍。
而高铁这样只在很低海拔上跑的车辆,按照500米海拔计算,1468公里/小时下,它需要承受的气流压力已经超过每平方米9600公斤以上。而歼7、歼8这样的二代机,结构最大速压只能承受7500公斤,歼10、苏27这样的三代机,也普遍在9400-9500公斤之间。
而按照FC-31此前公布的极速指标1400公里/小时计算,它结构上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以海平面高度的标准大气密度计算)不超过每平方米942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