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死海水位下降 这意味着什么? 死海,全球海拔最低湖泊,大自然賜予神奇浮力,促成“死海不死”神奇,再加豐富礦物質,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然而,水位每年平均下降大約1.2米,水面縮減超過三分之一,6500多個天坑散落各處,現實致使“死海將死”儼然成為一種預言。管理不善、過度開發、氣候變化、水源不足,諸多因素令前景堪憂。
注水計劃恐改變生態系統
據新華社電 以色列環保部首席科學家內塔尼亞胡認定,全球氣候變化是導致死海“萎縮”的關鍵因素之一,而一系列經濟活動打破了“微妙的自然平衡”,造成災難性影響和后果。
她說,隨著氣候不斷變暖,死海蒸發加速。“氣候變化就在這兒,我們看到死海的水越來越少。”
至於應對措施,用以擺脫死海所陷困境,她說,“如果沒有水源補充死海,我們看不到解決方案,這是問題症結。”
2013年12月,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在世界銀行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部簽署一份協議,在約旦境內將建一座海水淡化廠,每年產出8000萬至1億立方米淡水,充作飲用水﹔另外,從紅海亞喀巴灣汲取海水,經由海水淡化廠和200公裡輸水管道,注入死海。但一些環保人士卻憂心,紅海海水可能在死海形成石膏晶體、催生紅藻類繁殖,繼而改變死海生態系統。
據新華社電 以色列環境保護部近期報告,死海水位下降速度“令人震驚”,現在每年平均1.2米左右。二十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死海水位每年下降大約0.7米﹔過去40年間,累計下降大約30米。
形成6500多個天坑
水位下降,原來有水處形成鹽塊﹔鹽塊在地下水沖刷下消失,地表顯現窟窿,即天坑﹔天坑會崩塌,構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