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 • 正文

研究生求职被机器人“错杀”?测试方:检测科学可靠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原标题:研究生求职竟被机器人“错杀”?测试方回应:机器人检测科学可靠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我们求职面试过程中,可能很多人都做过招聘单位提供的所谓性格测试。最近,就有一位求职者就因为“性格测试不合格”而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近日,媒体报道称,江西一名研究生在参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分行的校园招聘中,被第三方机构全美在线判定“情绪风险高,不适宜快节奏工作”,银行方面根据这一结果,拒绝录取这名考生。昨天,银行方面和全美在线均向中国之声证实,本着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原则,决定由全美在线组织专家,于昨天下午,重新对考生进行性格测试。性格测试能作为用人的决定因素吗?

因在线性格测试不合格,求职者被农发行江西分行拒录

小鑫(化名)是江西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去年12月3号,她参加了农发行江西分行的校园招聘,顺利通过笔试。当月,又顺利通过招聘方组织的面试。今年3月11号,农发行江西分行校园招聘项目组通过短信向小鑫发来好消息:她被银行拟录取,将被分配到景德镇市的乐平支行工作。短信内容中同时说明,在被正式录用前,小鑫还得通过性格测试、体检、政审,以及报总行核准等环节。

江西省内媒体报道称,本月8号,通过考生所组建的QQ群,小鑫得知大家都收到招聘方新一轮的短信,通知考生前去南昌体检,唯独她没有收到。随后,小鑫被告知,她的综合考评不合格,未被录取。在电话中,银行方面没有说明综合考评具体包括哪些项目。此后,小鑫及父母经过打听,得知在招聘方考评环节,有一项委托第三方全美在线公司进行的性格测试,结果判定小鑫的情绪风险等级高,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工作。

测试机构:机器人给出的情绪检测报告科学可信

全美在线的性格测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工具?这样一份性格测试,真的成为小鑫能否被银行录取的决定性因素吗?昨天,全美在线市场部负责人魏先生向中国之声记者明确表示,全美在线的性格测试,只是考生能否被录取的一个参考,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是一个情绪倾向的报告,用于综合评价和考察这位考生在这样一个测试过程当中答题的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的问题。

农发行江西分行也有过这样的表态,称这是一个综合评价后才产生的这样的一个结论。是最终由这份情绪倾向报告的结论去决定他是不是录取或者说不录取的,只是供综合评价当中的一个参考的维度。

亲属:求职者没有心理问题,测试结果属“机器人错杀”

这套在线性格测试系统,并非是真人进行评估,而是由人工智能,或者可以理解为是由机器人对求职者进行测试的。据相关媒体报道,当事人小鑫的师长和亲友都表示,没有发现小鑫有任何心理、精神状况上的问题,且平时表现一直比较优秀。因此在小鑫父母、亲友看来,全美在线出具的这份情绪检测报告,是“机器人错杀”,而招聘单位居然还相信了,这简直不可理喻。

作为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全美公司员工,魏先生不认可网络上所说的“机器人错杀”这种说法。在他看来,他们提供的情绪测评,是一套有着科学依据的系统,是基于数百万的常模数据,具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它有一个功能,就是能测量考生在一定的环境工作压力下的情绪的波动。目前来说都是些大企业招聘前置性的一些测评,他只是告诉他,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应对工作,这个人会出现一些情绪的波动或者是可以比较轻松应对压力,还是在应对这个环境突变或者工作压力突变的情况下,会存在情绪波动的,这样的一个结论参考。”

招聘方重新安排专家进行性格测试

全美在线方面称,昨天下午,由公司方面对小鑫进行专家测评。而农发行江西分行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出于尊重人才的考虑,经慎重研究,银行方面决定,应这名考生要求,给一次重新测试的机会:“考虑依法依理,为了慎重起见,我们人力资源部已经约见了家长和那个考生,准备近期,可能最晚明天吧,或者是今天下午组织专家再进行测试,慎重地鉴定一下。以专家测试的结果为主,当然那个机测的也作为参考。如果专家的鉴定跟机器鉴定的是一致的,那就没办法了;如果专家鉴定说没问题,正常的,我们就本着国家培养一个研究生也不容易”

而考生小鑫则称,自己非常重视这次校园招聘,当天在进行人格测试环节,内心比较紧张,可能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得知招聘方要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性格测试,小鑫表示信心满满,将会格外珍惜这次重新测试的机会。

昨天下午四点左右,有关人士称,对该考生的性格倾向重新测试已经完成。截止发稿前,重测的结果尚未公布。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