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 • 正文

男子身揣万元却拒付父亲900元赡养费 被拘15天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微信图片_20180422195635_副本.jpg

被拘留的第6天,陆华斌从拘留所里走出来。

原标题:拒付父亲900元赡养费被拘15天儿子认错了却消不掉多年怨恨

5天前,因为他拒不履行对父亲的900元赡养费义务,被金牛法院处以拘留15天、罚款3000元的处罚。陆华斌说他恨父亲,因为父亲做过那些“伤了他”的事,自己没必要赡养他。更重要的是,母亲对父亲的恨很“极端”,他夹在中间很难处。

“爸,我错了,以后我会按照法律的要求给你赡养费。”陆华斌说他认错,是因为懂了法,不代表消掉了对父亲积压多年的怨恨,也不代表一家人会和解。“情是情,法是法,该我负的责任,没法逃避。”

现场:

身揣万元现金

却拒付900元赡养费

2006年,陆华斌的父母经法院判决离婚,之后陆华斌一直跟母亲同住。父亲陆广生离婚后便到外面打工,几年后再回来时,发现离婚分得的五间土方已经垮塌。经人介绍,陆广生认识了隔壁村上的一位女士,此后与她同住。直到两三年前,与对方分开,陆广生无处可居。此时他患银屑病已将近10年,加上痛风病,丧失了劳动能力。

没了住所,也没有经济来源,唯一的儿子陆华斌也不照顾他。去年8月,陆广生把儿子告上法庭,希望他履行赡养义务。金牛法院判决陆华斌自2017年11月起,每月支付其父赡养费300元,并承担其父的医疗费。但直至今年年初,陆广生也没收到分文,他便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过去3个月的赡养费。法院向陆华斌发出执行通知书后,陆华斌仍未履行义务。

4月16日,金牛法院的执行干警来到陆华斌所住的镇上,在街边的一个药店门口找到了他,现场要求他支付赡养费。陆华斌情绪激动,高声喊着“你们是什么人,不要靠近我”“我没错,凭什么要给他钱?”还用脚踢身旁的执行干警。随后,干警启动强制执行,在陆华斌身上搜查出现金1万多元,属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文书确定义务,便将他带回法院处理。

到了法院,陆华斌嘴里还骂骂咧咧。执行法官陈明问他,有没有工作,现有财产多少。陆华斌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身上的1万多元是母亲的钱。但经法院执行查明,陆华斌在银行有存款可供执行这笔赡养费。法官再次要求陆华斌履行义务,陆华斌仍然拒绝。最后,法院决定对陆华斌处拘留15天,罚款3000元。

“你有财产却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拒不给付赡养费,本院决定对你采取拘留措施,现向你送达相关罚款决定书和拘留决定书。”陈明对陆华斌说道。

“我收到决定书,也听清楚你说的法律问题,但我拒绝签字。”陆华斌说。

微信图片_20180422195648_副本.jpg

伤心:

儿子眼中的父亲,

冷漠、爱打骂、没感情

陆华斌被拘留的第2天,陈明来到拘留所,问陆华斌心里的想法。“他从小就没咋管过我,没尽到父亲的责任,我之前觉得也可以不管他。”

陈明告诉陆华斌,虽然他父母离了婚,但他们的父子关系仍然存在,他作为儿子,应该尽到赡养父亲的义务。法院判决他承担赡养费和医疗费,而且法律文书已经生效,那他就必须履行。

“现在我已经懂了法律,你们说的法律后果我也明白了,以后我每个月按时给他赡养费就是。但说句实话,从情理上,我是不愿意的,过不了心里的坎儿。”陆华斌说他认识到对抗执行的错误,愿意支付900元赡养费。4月21日,陈明到拘留所对陆华斌提前解除拘留,陆华斌向法官讲了他和父亲的矛盾。

在陆华斌的记忆中,父亲对家人非常不好,还经常打骂自己,没有亲情可言。他记得自己小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但父亲对他不闻不问,在外地打工的母亲专门辞了工作,跑回家来照顾他。本来陆华斌还有一个姐姐,20多年前在广东打工时去世,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让陆华斌终生难忘。

“他上来就说不关他的事。我姐姐都死了,才20几岁。那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是亲人,他却说了一句不关他的事,他这话算什么?根本没把我们当家人,没有人会不恨他。”说到此,陆华斌有些激动,眼泪涌出来,又马上用衣袖擦去。他说,这件事让他对父亲彻底失去了信任和感情。

2006年,父母因长期吵架,到法院起诉离婚。陆华斌说父亲名下有土地、房子和财产,但没有分一点给他,这在他们村是很少见的。“这么多年,发生这些事,他太伤我了,我母亲对他的恨更‘极端’。我没有感受到父爱,是母亲一直在帮助我。”陆华斌觉得,母亲花钱修了房子跟他一起住,还租铺面给他做生意,他如果跟父亲和解,就对不起母亲。

陈明问陆华斌愿不愿意去看望父亲,陆华斌有点矛盾,想了一会后,说可以去。

相见:

父子相隔本不远

父亲搭篷吃水煮菜度日

从金堂县拘留所驱车大约1小时,来到陆广生同时也是儿子陆华斌生活的镇上。事实上他们一直住得相隔不远,但并无交流。一条正在修的土路把车拦下,走了大约1公里,然后拐入土路左侧的羊肠小道。穿过一片田地,继续向山坡上的丛林深处走,远远看到坐在帐篷里的陆广生。

四、五层塑料膜被架子支起,一张拼凑的床板、一床用破了的棉絮、一口铁锅、一个碗,陆广生在这个简易的帐篷里住了约2年的时间。帐篷外,野草丛生,蚊虫不断飞来飞去,不时散发着一股果蔬腐烂的味道。

见到法官来,陆广生起身从帐篷里走出来,之前法官已经将执行到位的赡养费交到他手上。20摄氏度的天气,他还穿着厚外套和长裤。站在帐篷跟前,里面的热气扑面而来,地上还散落着几只旧鞋。陆广生说他没钱租房,村里给了他帐篷、棉絮还有衣服。吃饭就在外面找石块把铁锅架起,烧热水,煮一锅青菜。逢年过节时,镇上、村上会给他送点肉,他煮熟了就能吃。

陈明之前了解过,镇上、村上几次做这对父子的调解工作,都没成功,陆广生只能通过司法所到法院起诉。由于陆广生还有法定赡养人,不符合低保户的标准,也因此不符合敬老院的收养条件。好在今年4月初,陆广生的妹妹帮他在村上租了一个老房子,每年房租300元,陆广生正陆续把东西搬过去。

纠结:

给赡养费承认错了

却不知怎么跟母亲交代

陆华斌从山间小路走下来时,没有正眼看过帐篷房。来到父亲跟前,陆华斌说,“爸,我错了,以后我会按照法律的要求给你赡养费。”听到这话,陆广生伸手去拉儿子,陆华斌没有拒绝,但也没有和父亲眼神对视。

父亲一松手,陆华斌立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陆广生解释,他没有在儿子生病时不管,也没有经常打骂他,是儿子记错了。当初大女儿去世,他想表达的是,女儿去广东打工是他前妻的主意,不是他要求的。对这些话,陆华斌摇摇头,张嘴想说些什么,又憋了回去。

陈明问陆华斌以后打算怎么办,陆华斌瞟了一眼帐篷房,默不作声。许久,他说每个月5号前会把赡养费送给父亲,父亲生病的医疗费他也会承担,再在父亲的宅基地上修个板房给他住。

正准备离开,陆华斌的母亲突然出现,冲着陆华斌吼道,“你是不是去找他了?你要是认他,就不要认我,我没有你这个儿子,你马上从我的房子里出去!”陆华斌的母亲个子不高,嗓门很大。吼完儿子,她又开始骂陆广生,说他当年没有良心。分开10多年,她也放不下对前夫的恨。

法官让陆华斌把母亲劝走,他摇摇头,然后站在一旁,一声不吭。一边是生活艰难的父亲,一边是与父亲水火不容的母亲,两人之间的恩怨如重石压在他身上。但正如他的那句话,“情是情,法是法,该我负的责任,没法逃避。”

社会学专家:

儿子必须赡养父亲

但亲子关系走向恶劣双方都有责任

对于陆华斌和父亲之间的矛盾,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这个矛盾已经根深蒂固,恢复父子之爱,并不容易。“这件事体现的是情与法之间的矛盾,法律方面看,无论父亲曾经对儿子有什么做错的事,父子关系始终存在,儿子就是要赡养父亲,法院的判决必须履行。但从情理上讲,无论是母亲无意间灌输的恨意也好,邻居议论纷纷也好,儿子自身对父亲的埋怨也罢,矛盾形成二十多年了,不可能一下子化解的。”

在胡光伟看来,亲子关系走向恶劣多是双方都有责任,现在强调儿子要孝顺父母,那做父母的也要合格,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文中陆广生、陆华斌为化名)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赵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