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个看过的人都为之动容,却仍旧没有得到大众的关注与鉴赏。
该片在豆瓣评分高达7.6,是近期上映的国产片中的佼佼者。

海报很好看,很文艺。
曾荣获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的『特别提及』。
还有电影的名字来源:因为米花是傣族象征着团圆和祝福的食物,所以特地以此命名。光听这些,就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程度。

更不要说这部电影的主题与情节:与留守儿童有关、更与背井离乡的异乡人有关。
仅仅只是这两个形容词,就已经能够猜想到电影中的苦涩味道。
却不曾想到,制作团队都拥有温柔美好的感情,把这样一个主题拍得无比温情,从而令观众在感动中落泪。

先介绍剧情。
主人公是终于从大城市辞工选择回去照顾孩子的单身妈妈叶喃,其女儿则眼神胆怯、动作小心翼翼,不敢轻易与阔别多年母亲交流。
本文转载:石家庄传媒网:
影片中,第一个镜头就是这两人的『尴尬』重逢。
太久没回到家乡的叶喃对于巨变的环境忐忑不安,女儿则神色紧张的站在车窗外看着她,既不开口喊妈妈,也没有进一步的欢迎动作。短短几分钟,就给观众一种无奈的感觉。

而后画面一转,开始介绍叶喃的家乡『傣族村寨』。
这是一个边远的地区,没有先进的交通,也触及不到大城市中较为先进的文明。大人们都因为生活而选择背井离乡,小孩们则与年迈的老人生存。到处都是『留守儿童』的身影。

看到这里的时候,点点认为:导演终于要开始煽情了,要从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入手,从而给观众传递主流价值观。

但万万没想到,点点猜中了结果,没猜中过程。
在影片中所有的镜头里,孩子们都非常开心,会笑会闹,淘气时搞几个歪主意,生气时也直截了当的瞪你一眼。
本文转载:石家庄传媒网:父母离家这件事情,是他们童年中的一种遗憾。但最后,他们没有让这个遗憾成为成长过程中的过错。

就拿终于回家的叶喃来说吧,她跟女儿消除陌生感的方法,实在是逗得点点捧腹大笑。
没错,就是那个所有小孩都接受不了的『零食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叶喃耐心的等待了很久,直至半夜看见女儿拆开零食后,才安心的睡去。
然后第二天,她又马上见到了女儿吃完不好好收拾的习惯,好气又好笑的同时,观众可以看见自身生活中的每一个影子。

另外,除了这些对于亲情的描述,导演还在影片中设置了很多关于城市、乡村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比如说那个新人们穿着西装婚纱在佛寺里跪拜的情节,咋一看有点茫然,实际上却反映出小地区中仍旧存在的习俗守旧。

又比如熊孩们总爱聚集在寺庙门口蹭wifi的很多个夜晚。
因为年纪小,所以他们不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直至叶喃干脆利落的拉下电闸,以“佛祖要睡觉了”这个理由来驱散他们。
本文转载:石家庄传媒网:才静默的、又体会到了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味道。

从这些层面来看,这部电影非常的优秀且有层次。
既没有把留守儿童这样的群体凄惨兮兮,也没有一味的美化边远小地区中偶尔愚昧的现象。而是用最温柔的镜头、最平常的生活来展示城市与乡村的不同。
轻轻的摆在观众面前,再重重的得到应有的启示。

不卖惨、只卖真实。
这样折射当代社会、当代生活的优秀电影,千万不要再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