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影视 • 正文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南宁网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演员转行做导演,是当先中国电影市场的大方向。从《致青春》到《后来的我们》,都是演员转型做导演的例子,片子看上去也都还不错。青春就是这么有市场价值,而且青春片就是怎么拍都对。以“出轨”这一标签为例。同样是“出轨”,能围绕“出轨”写出各式各样的故事,又因为出轨是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无所谓故事是不是一样的,只要给观众一个泪点,他们就能撬动电影市场票房的半壁江山。但是老实讲,要不是《后来的我们》口碑极佳,我已经很少会把时间消耗在青春影视作品上面了。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影视作品贩卖青春,公众号贩卖焦虑,虽然没有对于不对之分,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情绪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如果再有新的影视作品再分析受众群体的时候应该把我们分出去。更多时候我们更愿意看看综艺、看看喜剧。喜剧更能释放压力,更适合我们这些步入中年的团伙。最喜欢的喜剧明星其实大家也都差不多,无非那几位喜剧界的领头羊:沈腾、宋小宝、周云鹏、贾玲还有说脱口秀的思文。

沈腾和宋小宝好就好在他们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对自己的了解,每一个表情他们都可以把控,看他们表演总让人顿悟:原来这句话这么好笑?周云鹏好就好在他独特的个人表演风格,谁都别想驾驭他,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上也说过,不知道怎么去接他表演。其实看似是碎嘴子的表演功夫,背后要求的却是台词扎实的基本功。至于贾玲和思文,都是喜剧界不可多得的明珠,尤其思文女性视角的脱口秀,有平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句句在理同时也句句有梗。有时候大家常常会被性别所忽悠,其实在娱乐圈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还大有人在,尤其是女人。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影视作品中几乎很少看到女性视角的喜剧作品,吴君如的《妖铃铃》已经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更不要说是由演员转行过来的女导演,大多数人跨界也不会跨到喜剧这个门槛里的。一方面是小女生情怀作祟,对青春期的眷恋和着迷;另一方面,确实是青春片的大热和低门槛。我们看了太多男性视角的喜剧,也许是受相声,看过的所有喜剧中伦理梗的应用过于频繁,导演们像小机灵鬼一样在审核的边缘试探。毕竟伦理梗确实比较容易出包袱的,但也容易恶俗。不过是精华、是糟粕还是观众说了算的。可能对于带着小朋友来观看电影的家长来说,这样的包袱当然是没有最好。女性视角的喜剧电影相对来说会清新些,老少咸宜些,这样的作品确实是市场所稀缺的资源。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前一阵朋友圈被一首名叫《公虾米》的片尾曲刷屏了,这使我关注到一个特别“想不开”的导演——李昕芸,她是《龙虾刑警》的导演,《公虾米》就是《龙虾刑警》的推广曲,并且马上要在6月22日要上映了。常常看到的是某个演员转型做导演,但后面跟随的作品基本都是青春片,可是李昕芸第一步就迈入了喜剧的高门槛。来捋一捋喜剧界的标杆都有谁,前有周星驰,后有开心麻花,喜剧的门槛可是不低的。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本着对《龙虾刑警》的好奇心我还是略微关注了一下。一部喜剧犯罪电影,这个类型的大胆尝试还是蛮让人惊喜的。首次担任导演,她没有选择怎么拍都对的青春电影,而是选择门槛极高,怎么拍都不行的喜剧,还是犯罪喜剧。是勇气极佳?还是信心十足?

也许是私下做足了功课吧。为了这部戏她实地考察各地警察,观察警察的每天的工作状态。从民警到刑警,观察他们因职责不一样而流露出的状态。刑警常年和犯罪分子打交道,身上自然而然的“痞”,主演选择王千源首挑大梁一定没错了。电影slogan也很有意思:以笑制暴。主要还是要笑,其次再制暴。导演的首次指导用刑警和龙虾混搭,用犯罪的梗去接喜剧的茬,这个混搭还是很新鲜的。

青春和焦虑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影视作品该何去何从

从《龙虾刑警》发布过的物料来看,充足的花絮,精致的包装。主创阵容不容小觑:王千源、袁姗姗、周游、刘桦、周云鹏、还有沈腾的亲情加入,能把这些戏骨、笑霸集中在一起,演技肯定不用担心,剧本质量也差不了,不然谁会砸自己招牌呢。周云鹏的表现其实反而是我关注的重点,他的个人独特性太强,就不知道李昕芸导演会如何控制利用了。

李昕芸导演这次的“跨界”不管怎样说都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打开了女性喜剧的前瞻视角,也许为了老少咸宜的喜剧电影还会更多,题材也会更丰富。6月22日应季上映的《龙虾刑警》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