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影视化项目启动发布会于上海电视节期间开幕。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概念海报,海报整体呈现水墨风格,其涉及明都地图、宫殿等极具明朝风格的元素,同时公布的动态海报更是气势宏大,一只飞天之龙破屏而出,形成蜇龙飞天之势让人不禁。
在此次发布会上,谈及选中《赤龙》的原因,方块字影视传媒董事长方涛表示,自己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明史的爱好者,一直希望有机会可以参与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作为PPTV联合创始人的他,第二次创业就选择了如此富余内涵的历史小说,他有信心将《赤龙》打造成一个极具正能量且兼备社会价值的大IP。而上海大音曦生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环玥也于发布会期间透露,公司之所以当初签约此小说,是因为小说的强情节和强网感,她相信喜欢美剧的人,有考据癖的人都会喜欢《赤龙》。
小说《赤龙》通过描写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从而表现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与风土人情,作者同时又根据适当的想象,以虚构的方式去描写一些细节,但主要人物和事件一定要符合历史根据。该小说以当代叙事手法,在“表现式”真实里探究历史真相,既有合理虚构的浪漫主义描摹,也有跟着历史轨迹严丝合缝的真实记录,让读者在看到过瘾的同时,借由小说所衍生的话题产生一系列思考。因此以当下的眼光来看,丝毫不觉过时。
《赤龙》的作者苗棣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视、电影艺术及电视文化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参加过多种电视节目的制作活动,发表过《电视文化学》、《电视艺术哲学》等专著。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兴趣集中于明史,著有《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庸人治国——大太监魏忠贤与明帝国的末路》等,对于明朝历史有深入的研究。《赤龙》是他近年创作的《天顺三部曲》之一,单讲明英宗复辟的“夺门之变”。
为了故事的可看性,苗棣于其中增加了推理、悬疑元素,故事以大雪天中了碳毒的一具尸体展开,线索层层铺垫开来,从而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大网,每每在大家以为掌握了线索,凶手呼之欲出时刻反转再反转,一次次地意料之外,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作者苗棣现场表示,“对这些政治上的大事件,史书上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但越是细读,就越会觉得在那些堂皇的文字记载后面,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细读历史,有时候就是一个利用大量资料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和推断,来补充这些缝隙和空缺的过程。如果再文艺一点,加强想象的功能,就可以讲一个半是历史半是传奇的故事了。
《赤龙》所表现的是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力挽狂澜,书里的主角杨继宗、袁彬、徐贯、仝寅等角色,在苗棣富余真情实感的妙笔下,充满了人情味,让读者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与角色有距离感,反而能够从他们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这是苗棣小说所达到的“借古喻今”的效果。除了主角严格参照《明史》外,书中的于谦、石亨、孙太后、徐有贞等非主角大人物,苗棣都旧能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来描画,严谨地为历史人物作传。甚至,对这些人的生活起居以及说话交流方式和风俗习惯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从而塑造出人物的鲜活一面,给人感觉是真正于历史中活过的人物。与之前的爆款《琅琊榜》相似的是,一边是紧张刺激的朝堂之斗,一边是温馨四溢的“苏宅日常”,《赤龙》的结构亦是如此,节奏铺排得当,非常适合影视化改编。
在一众大IP已经被开发殆尽的时候,《赤龙》作为一部全新的历史小说,显然有它的优势之处。纵观近些年来的影视剧市场,反映明朝的作品并不多见,而相较于那些一再翻拍的经典故事,《赤龙》对于观众而言有新鲜感,且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尽管,大古装剧从今年开始成为荧屏上的“大难题”,但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那些上星困难的作品多数是以“戏说”为主,而《赤龙》的“反套路”就是它严正考究历史,以史为鉴,不戏说,以积极、正能量的价值观为观众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赤龙》曝概念海报,影视化打造悬案版“明朝那些事儿”》转载于百家号或网络文章,非本站编写,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qq:1265180185删除。
上一篇:《扶摇》曝“霓裳篇”特辑,匠人不负匠心共染极致中国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