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这位著名的歌手,虽然在世上的时间并没有那么长,但是他给人们留下了极强的印象,然后很多人对这位年轻的歌手缅怀,这么出色的歌手连上帝都喜欢,当梅艳芳去世后,他的遗产最后给了谁?梅艳芳最终是得什么病去世的?我们一起通过文章来看看吧
梅艳芳的遗产最后给了谁

歌手梅艳芳遗产官司昨于高院展开第四天的聆讯,负责替梅准备遗嘱及信托契的汇丰国际信托高层供称,梅跟她商谈分配遗产意愿时,曾伤感地表示,即使与母亲(覃美金)关系不好,仍希望供养她终老,又强调不希望遗产落入姓梅的人手中。
香港明报报道,2003年时任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主管的刘蔡秀莲,昨透露梅艳芳于2003年10月一次电话谈话中,向她征询遗产安排的意见,后来她在10月31日到梅的寓所与梅见面,当时梅昵称为“阿妈”的何傅瑞娜亦在场。 怕母早花光遗产“做乞儿”刘太指出,梅提及其遗产安排时,表示希望她身故后梅妈可从遗产中取得生活费直至终老,但梅亦考虑梅妈不善理财,非常担心一旦把遗产一次过交给她而不作任何安排,会很快便会被花光,梅当时说﹕“唔想阿妈好快就一毫子都无,要做乞儿!”为了保障母亲花销维持其足够体面的晚年生活,梅艳芳煞费苦心地委托信托机构打理遗产——由信托按月支付给母亲生活费,而不是在其去世后让母亲一次性得到巨额遗产。 摘自:

刘太形容梅当时显得很伤感,向她直言﹕“虽然梅太(即梅妈)同我关系已经唔系咁好,绝少来往,但我觉得做女嘅要包容佢,供养佢一世,但为佢利益,唔可以一次过畀佢。”梅认为每月给7万元予梅妈已足够,梅又再感慨指出﹕“好可能梅太仲长命过我。”
对于其他家人,梅表现坚决地说﹕“除咗佢(梅妈)之外,绝对唔愿意有任何资产落在其他姓梅的人手上。”梅一直觉得读大学“很巴闭”,遗憾自己当艺人多年,一直没有接受更高深的教育,所以希望给一点钱给子侄,让他们最起码完成大学学位。
刘太续指出,梅当天亦提及要把两个物业送给一好朋友(后得悉是刘培基),又指她很敬重宁波车师父,因为师父曾在她心灵低潮的绝境中拯救她,故希望送一些东西给佛舍(后得悉是妙境佛学会),故刘太提议把佛舍定为“最终受益人”,即是在梅妈身故后,佛舍可得到梅所有遗产。
刘太后来根据梅的意愿,替梅准备遗嘱及信托契文件,并于12月3日带到养和医院给梅签署。由于刘太知道梅患病,故提议由梅的主诊医生当见证人,以证明梅签署文件时具精神行为能力. 梅艳芳曾说﹕“唔想阿妈好快就一毫子都无,要做乞儿!”

梅妈在医院接受访问,她说:“阿梅一直有司机有车给我用,年几前要续牌,没有给我,我家没有车要打的。遗嘱说照顾我有优质生活,每个月有十万生活费、两个工人一个司机,但汇丰这样折磨我,搞到身体虚弱,走路都没有力气。”据遗嘱内容显示,主部份写明梅妈的优质生活,附件是将两幢海外物业赠给刘培基(原名刘启),阿梅的三名甥、姪各获每年十万元教育基金。
梅艳芳是得什么病去世的
作为“百变天后”和“东方麦当娜”,她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记忆。无论是她的歌曲《女人花》,还是电影《胭脂扣》,每次回味,都让万千粉丝感慨、唏嘘不已。虽然她已离去,但她依旧活在人们心中,因为她是一朵永不凋谢的“女人花”。
梅艳芳,1963年10月10日出生于香港旺角,四岁半开始踏上舞台。1982年,梅艳芳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之后,便签约华星唱片,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
提及梅艳芳的音乐成就,必然避不开香港红磡体育馆。红磡体育馆1983年落成,而这一年梅艳芳还是乐坛新人,但三年后她便登上了红馆的万人舞台,一唱就是15场,创下了新人歌手首开个唱的纪录,也是当年的红馆纪录。
原文:

不仅音乐,电影方面梅艳芳也是“大姐大”。首部电影《缘分》,就让她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之后更凭借《胭脂扣》轰动香港,一举拿下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料影后。
侠肝义胆的梅艳芳,不幸于2003年12月30日因子宫颈癌病逝。梅艳芳去世后,她的家人竟因财产问题纠缠不休,确实让粉丝倍感寒心:没想到梅艳芳的家人,为了已不属于自己的金钱,竟这般不爱护她的名誉。

不管财产纠纷案如何纷扰,梅艳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都将有增无减。如今她逝世十周年,粉丝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纪念,一名粉丝表示:“依然深爱,感激有你!”还有粉丝表示:“芳华绝代,至今无人能代替阿梅姐。”